由 yicheng 透過 Google 閱讀器傳送給您:
<理財規劃—買基金,好加薪(上)>
講者|王志鈞老師
整理|林佳文小姐
P.S.這是我於去年11月20日應純青基金會http://www.chun-ching.org.tw/邀請,所發表的一場理財演講,演講題目為<理財規劃—買基金,好加薪>。因該基金會有文字紀錄檔案,我徵得該基金會允許,將當日演講內容披露於我部落格上。
因演講全文長達5000字以上,故分將三次登出。
前言
基金是一個共同信託的機制,意思是投資人將錢信託給基金公司,錢還是屬於投資人的,但由基金管理人進行代客操作。基金公司通常宣稱集合大眾的錢一起投資,可以把風險分散、降低,為投資人創造更好的績效,這聽起來很合理,也很吸引人。但當人們對於投資的觀念不清楚時,很難透過基金投資為自己帶來獲利績效。
在此,我要為投資人解開五個投資基金的迷思:
迷思一、交給基金經理人就對了!
目前基金公司的廣告行銷手法是有問題的。基金公司希望創造給投資人一種將來會獲利的滿足感,所以基金公司的廣告常以「樂活退休」為主題,例如:現在不投資,你將來就後悔;投資越長越好,透過複利效益增值你的財富,等到退休的那一天,你可以在沙灘上曬太陽。
於是我們開始認為,像我們這種高資產人士,不應該投機玩股票,而是要透過所謂的正當管道,找個專業基金經理人來協助管理資產,這才叫做高尚人士!
殊不知基金公司收取的基金管理費和手續費,就已經佔了資產的2~3%,當你將錢長期地投資在基金上,你每天都像是在被課基金稅;若基金經理人能為你創造高績效,那當然是雙贏,但多數時候,基金的淨值報酬率都不太理想;遇到虧損時,契約上也白紙黑字寫著「投資盈虧自付」,意謂著,投資人要自己承擔虧損的風險和後果。
其實財富增值的方式有無限多種可能性,每個人應該要積極去學習並瞭解不同市場的遊戲規則,不論是房地產市場、基金市場、投資市場或證券市場……等等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;此外,當你越瞭解規則,就越能夠下好這盤屬於你自己人生的棋。
迷思二、投資基金有複利效果
基金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,許多人共同持有一檔基金,任何投資人都可以隨時贖回,所以複利增值的效益會因別人提前獲利了結而被拿走。
此外,基金淨值會隨著股市的股價波動而連動,所以我們要看的不是總累積報酬率,而是年化報酬率,例如一檔基金的總累積報酬率是50%,但它的年化報酬率只有8%,這跟我們到股票市場上買一個定存概念股,高股息概念股所能得到的報酬差不多,我們不一定需要基金經理人協助操作。
唯一的差別在於,基金經理人能縮減轉換持股的時間成本,因而將風險降得較低,但事實上並沒有辦法規避風險。
再更進一步地向大家說明開放式基金(圖1),原始申購的時候總共有100個人,每人各認購1億,所以現在共有100億資金,基金公司用這100億開始投資台股,淨值10元,台股的指數上漲,基金的淨值就會隨著上漲;因為是開放式基金,投資人可以按著當時申購的基金單位數按比例將資金贖回,例如淨值漲到12元了,原本投資1億的投資人決定贖回,基金公司必須給出1億2千萬元。
但是基金公司的現金哪裡來呢?當然是賣股票呀,結果一賣股票,台股本來漲得很兇,外資忽然賣股票,散戶就害怕,也趕快跟著賣;將資金贖回的投資人,賺了兩千萬,結果短短一天之內,淨值從12元跌到11.8元;訊息敏感的投資人,第二天也都紛紛贖回他的1.18億,基金經理人只好再賣股票,於是台股就重挫,第二天,淨值跌到10塊,又有一群人趕快贖回,至少沒有賠。
剩下的人就成了開放式基金的受害者,甚至影響到全民經濟,因為金融風暴而洶湧地贖回資金,不敢投資、不敢消費,全世界就進入了一場股市的寒冬。
所以你一定要定期去查看你所投資基金的基金規模,當你發現基金規模縮減的時候,就要趕快離場,因為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系統,基金的漲跌受到股票市場的連動影響,基金經理人也是無能為力的。
迷思三、一定要放長線釣大魚
以實務案例來向大家說明(圖2),2010年7月,我投資了一檔海外境外基金,到了11月9號,將近四個月,我創造了16%的報酬率,看似十分厲害,堪稱基金達人,但若我們來看這檔基金近五年的績效走勢圖(圖3),從2006年開始投資,竟然花了近五年的時間,才讓績效由負轉回到零。
投資的是同一檔基金,為何投資績效有這麼大的差異,關鍵在於進場的時點。因此,是投資人選擇投資時點的能力,為他創造績效,而不是基金本身的績效;並且要在適當的時候出場,將資金贖回,拿回到口袋裡的錢才是真正的賺錢,否則都只是紙上富貴罷了。
(圖2)
(圖3)
迷思四、定期定額,攤平成本,創造績效
基金公司常告訴投資人,要看長期趨勢,歷史會告訴我們,長期趨勢一定是上揚的,所以不要介意短期的波動,定期定額的投資就是去攤平進場的成本,但事實上,在2008年之後這個趨勢已經不存在了。所以這就是定期定額一定要放對位置,並且要在高點適時贖回,才能創造績效。(圖4)
定期定額+長期投資=獲利?
迷思五、4433法則
「4433法則」就是以時間來檢視基金過去的績效,挑選中長期績效穩定,短期績效叫好的基金。第一個「4」是指該基金一年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;第二個「4」是指該基金兩年、三年、五年及今年績效排名再同類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,所以假設原本有一千檔基金,以這兩項標準來判斷,我們只注意大約六十五檔基金就可以了;接著還有後面兩個「33」,第一個「3」是指六個月的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;第二的「3」是指三個月的績效排名在同類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,如此一來,我們就可以從一千檔基金中,挑出最優秀的六、七檔基金了。
問題是,基金的績效是隨著股票指數連動的,當台股一崩盤,基金的績效也跟著跌,尤其主流熱門股跌幅最大,結果依照「4433法則」來判斷選擇的好基金,突然變成爛基金,而原本被淘汰的爛基金,反而鹹魚翻身變成好基金。
有些人就做了反推的研究,找出民國90年按照「4433法則」篩選出來的五檔台股基金,結果到了民國91年,全部退出五名外,一直到98年,仍然不在榜內;相反地,將97、98年績效最好的前五名基金找出來,回到91年來看,全部是被「4433法則」淘汰掉的後段班。
(待續)
P.S.另因圖片不太會放,讀者自行想像好了~~哈
您可以在這裡操作的事項:
- 使用 Google 閱讀器訂閱 地球人抱抱--王志鈞文字工作室
- 開始使用 Google 閱讀器,輕鬆掌握所有您最愛網站的最新資訊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