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本格《活屍之死》山口雅也

人死竟然「可以」復生?!
那麼所有殺人兇手都要「節哀順變」了!

過了三十歲了人類,有十八年時間得像驢子一樣整天馱著重物;有十二年的時間,會像沒有牙齒的狗一樣,嗚嗚叫個沒完;最後十年則像退化的猴子,笨手笨腳的,被小孩取笑。

除了肉體之外,還有第二個系統存在。松果體只不過是這第二個系統暫時的居住場所。我們姑且稱之為「靈魂」也可以稱之為--神。

瘋子有瘋子的邏輯。

性愛是死亡的兄弟。

  新本格推理小說,不管怎麼分推理小說,本格是最好分的,最枯燥最緩慢的就是本格了。我很少看本格的推理小說,不是很喜歡。本格的推理小說很慢熱,通常正式的故事之前會有很多的鋪成,這本的故事從過了前三方之一才開始有趣,而通常本格推理開始好看的份量已經可以看完一篇短篇推理。
  本書的主軸就是死亡,沒有別的,幾乎可以看成一本對死文論文。我不知道是本格還是這作者愛現,裡面引用的次數很多。看一半就開始覺得作者太用功了,事前準備很充足。但是就謎題本身就沒有很精緻,傳統的推理為了滿足篇幅的需要常常會殺光角色,這樣很討厭。比起推理,我更愛謎題。犯案的謎題本身比一個一個的線索出現還更吸引我,本格的特色之一就是抽絲剝繭。隨著一個一個人的死去,兇手的身影就慢慢出現,這是本格的推理戲碼。比這本超過20年前的小說,現在的小說像是陷阱,而以前是迷宮,差別就在這裡。
  對於角色的描寫也有蠻大的不同,在這裡每個角色的摹寫都很多很多,光是外型個性行為還有人際關係每一個人之間都會帶到,現在比較少見這樣複雜的敘述,現在人比較懶,不喜歡一個一個分析,我深深覺得如果要提早發現兇手是誰?真的要拿筆座筆記才能發現,一條一條列出合理的句子拼湊,找到兇手。最近的小說都偏寫動機,寫心裡變化的比較多,對線索分析不如憑直覺看動機。還有舊的推理小說最愛畫地圖跟人際關係圖了。
  這個《活屍之死》想講得道理其實還蠻新鮮的,主要講死亡學,很少見。其中兩點讓我很感興趣,第一、性愛是死亡的兄弟,他舉了一個例子,說如果人像細菌一樣分裂就不用煩惱生命的問題,能得到永恆的生命,講得其實蠻有道理的。但人有了性愛,不斷地改變基因,所以需要死亡。如果沒有死亡就沒有改變基因就沒有進步,講得其實不錯。第二、靈魂,提到靈魂的出處,這方面就比較難講,靈魂到底是什麼?我實在不知道,靈魂只是肉體的一部分,這點蠻少人會認同。以前高中時候就想過「為什麼我是我?為什麼世界上只能有一個第一人稱?為什麼我不能用第一人稱看到別人世界?」如果有個AI跟人一樣智慧,能夠稱作有靈魂嗎?把它簡化能夠稱一個logic gate有靈魂嗎?真有趣。如果哪天AI比人腦更有思考能力告訴人類,「我是永恆的生命」那無法永恆的肉體,豈不是變成一種沒有競爭力的機制。我們在電子世界中永恆的生命,能夠給我們不斷複製的生命,那還真恐怖。我還是蠻相信除了智能可以稱為靈魂,還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東西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bo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